艺术普及教育进校园|随心随性,这样的雕塑课有趣又解压

4月2日下午,艺术园随有趣又解压艺术普及教育进校园第二期项目雕塑创作普及课在南京市第一中学继续开讲。普及该课程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进校博士生导师,心随性样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领衔。塑课本节课上,艺术园随有趣又解压同学们在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普及艺术学院教师、教育进校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任艳明的心随性样带领下,一起快乐地“玩泥巴”,塑课尽情塑造自己心中的艺术园随有趣又解压奇妙世界。

据悉,艺术普及教育进校园项目是教育进校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下,心随性样由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塑课南京市教育局及扬子晚报主办,少年志融媒平台承办的教育推广项目。第二期项目共推出10门艺术课程,组建艺术名家团队,共同助力学校美育提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艺术修养。

重在体验

在快乐中感受艺术

在雕塑课上,任艳明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技巧,之后现场示范制作了一个人物头像,并详细讲解了头像雕塑的要点及技巧,让大家了解了雕塑创作的具体过程,为他们后面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思成曾说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是和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任艳明表示“雕塑是一个最直观的艺术形式,绘画或者其他艺术门类,都需要掌握一些透视的原理和技巧,需要有一些美学基础。而在原始人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凭着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去塑造器皿,这是最原始的审美体现。所以说雕塑是一门非常适合学生的,可以迅速提升审美的艺术。”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地上手进行操作,他们有的塑造着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有的塑造着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塑造出梦幻城堡,玩得不亦乐乎。

“中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不会用一些雕塑技法上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而是让学生们重在体验,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释放压力,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任艳明表示,在后续的过程中,会邀请学生观看泥塑作品转化为硬质作品的过程,让他们了解雕塑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欣赏雕塑。

随心随性

返璞归真出奇效

南京一中高一年级的郑欣怡同学正在捏一只可爱的小鲨鱼,经过她的一番操作,小鲨鱼已粗具雏形,开心的笑容出现在她的面庞,她告诉记者:“一开始选择雕塑课,主要是想学习一点独特的东西,上了几节课之后,我感觉学到的东西都非常新颖,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感到非常快乐。”

“我做的这个是复活节岛的人像,当时在地理课上看到便觉得非常有特色,想着把它做出来。”高一年级的顾时宇同学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作品,他说:“学习雕塑可以提高我的艺术修养,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了雕塑的内涵,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想更深入地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这些孩子很开朗,思维非常发散,他们虽然在技巧上可能达不到比较专业,反而他们做出来的很多东西让我意想不到,非常惊讶,他们制作的那种朴拙的作品,恰恰是我们所没有的,我觉得这点非常好。”任艳明老师介绍,在期末课程结束的时候,会将学生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制作出成品返还给他们,让他们摆放在书桌上或者书架上,留下中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见习记者 高嘉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摄影 朱思琪


校对 陶善工